[1] |
徐锦龙, 沈仕豪, 汪雅菲, 汪方跃.
中二叠统热水沉积新证据——以皖南“嵇亭岭砾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84-2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1
|
[2]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82-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3]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4] |
宋世骏, 柳益群, 郑庆华, 周鼎武, 付瑜.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探讨——以铜川地区长73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17-11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3
|
[5] |
江冉, 付勇, 徐志刚, 裴浩翔, 王富良, 周文喜.
二叠纪茅口晚期锰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约束——以遵义市南茶锰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32-104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3
|
[6]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7] |
冯胜斌.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64-573.
|
[8] |
陈翠华, 何彬彬, 顾雪祥, 刘建明.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4-58.
|
[9] |
温汉捷, 裘愉卓,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0-626.
|
[10] |
陈多福, 陈先沛, 陈光谦.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34-40.
|
[11] |
梁华英, 王秀璋, 程景平.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5-420.
|
[12] |
夏学惠, 李钟模.
鲕状黄铁矿的热水沉积与微生物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12-717.
|
[13] |
刘文均, 伊海生, 温春齐.
城步铺头黄铁矿床再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2): 61-67.
|
[14] |
陈多福, 陈光谦, 陈先沛, 高计元, 潘晶铭.
广东热水沉积超大型矿床的控矿岩石组合-礁硅岩套及其形成作用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91-95.
|
[15] |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1.
|
[16] |
陈多福, 陈先沛.
贵州瓮福磷矿中的硅化作用
. 沉积学报,
1993, 11(2): 58-54.
|
[17] |
宋春晖, 武安斌, 周少平.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4): 60-67.
|
[18] |
周永章.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75-83.
|
[19] |
徐永昌, 沈平, 李玉成.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 沉积学报,
1989, 7(4): 3-13.
|
[20] |
刘巽锋, 胡肇荣, 曾励训, 郑光夏, 汪成元.
贵州震旦纪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3, 1(4): 10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