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谷一凡.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储层成岩序列及其成储-成藏效应【“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8
|
[2] |
马立元, 邱桂强, 刘春燕, 胡才志, 罗源.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储层致密化与石油成藏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20-6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6
|
[3] |
史兵兵, 常象春, 尹伟, 毛礼鑫.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致密储层成藏期临界物性厘定
. 沉积学报,
2020, 38(1): 231-2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2
|
[4] |
陈贺贺, 朱筱敏, 陈纯芳, 尹伟, 施瑞生.
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成藏史耦合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2): 401-4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9
|
[5] |
.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85-391.
|
[6] |
.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31-239.
|
[7] |
.
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对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49-1155.
|
[8] |
刚文哲.
高邮凹陷真武油田成藏期与动态成藏过程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0-586.
|
[9] |
朱 静.
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29-1237.
|
[10] |
纪友亮.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沉积体系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1): 48-56.
|
[11] |
王一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31-839.
|
[12] |
黄传炎.
板桥凹陷断裂陡坡带沙一段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成藏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86-391.
|
[13] |
辛仁臣, 蔡希源, 王英民.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87-392.
|
[14] |
张林晔, 刘庆, 张春荣, 王茹, 孔祥星, 李政.
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8-14.
|
[15] |
吴朝东, 林畅松, 申延平, 谢小建, 肖建新, 刘景彦, 史艳丽.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0-407.
|
[16]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7] |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1-616.
|
[18] |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7-621,636.
|
[19] |
程有义.
济阳坳陷阳信—花沟—平南地区CO2气藏的储层和盖层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05-409.
|
[20] |
李祥辉, 王成善, 曾允孚, 刘志飞.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