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其天, 何宏林,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86-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4
|
[2] |
张世铭, 张小军, 张婷静, 朱军, 郑永仙, 易定红, 霍鹏, 伏珏蓉.
细粒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柴西茫崖地区新生代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33-6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1
|
[3]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4] |
刘喜停, 李安春, 马志鑫, 董江, 张凯棣, 徐方建, 王厚杰.
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24-1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3
|
[5] |
贾文博, 关平, 刘沛显, 于川淇, 庞磊.
湖相碳酸盐岩元素测试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42-8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2
|
[6] |
周瑞琦, 傅恒, 徐国盛, 苗清, 付振群.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32-1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5
|
[7] |
高志勇, 周川闽, 冯佳睿, 吴昊, 李雯.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及其南北盆地分异与沉积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15-4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1
|
[8] |
马丽芳, 鲍晶, 应红, 胡春华, 钟思锐, 杨淑芬, 宋春晖, 孟庆泉.
祁连山北缘酒西盆地新生代沉积通量变化对周缘山体构造隆升—风化剥蚀历史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1): 49-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4
|
[9] |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
[10] |
.
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37-147.
|
[11] |
李运振.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66-1075.
|
[12]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13] |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
[14] |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
[15] |
陈戴生.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①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23-228.
|
[16] |
余华, 刘振夏, 熊应乾, 李巍然, 王昆山.
东海DGKS9617岩芯物源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51-657.
|
[17] |
黎明碧, 金翔龙, 初凤友, 李家彪, 陈汉林.
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45-551.
|
[18] |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 沉积学报,
2001, 19(4): 493-500.
|
[19] |
陈颐亨.
东海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
. 沉积学报,
1989, 7(4): 69-76.
|
[20] |
朱明善.
东海沉积地层矿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88, 6(3): 7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