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阵东, 谭浩林, 周永, 史淑珍, 吴伟, 刘惟庆, 魏国营.
卤水表面附近盐岩结晶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0-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9
|
[2] |
田辰, 胡广.
川南茅一段白云石化过程及其对眼球状灰岩形成的指示——以DB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45
|
[3] |
伍坤宇, 熊鹰, 谭秀成, 刘向君, 张云峰, 陈晓冬, 李亚锋, 郭荣涛, 曹喆, 王鹏.
储层孔隙系统“水—岩”反应结晶动力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96-10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9
|
[4] |
赵东方, 谭秀成, 罗冰, 王小芳, 乔占峰, 罗思聪.
微生物诱导白云石沉淀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35-3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9
|
[5] |
夏攀, 甯濛, 文华国, 郎咸国.
镁同位素示踪碳酸盐岩沉积—成岩过程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46-15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2
|
[6] |
郑浩夫, 袁璐璐, 刘波, 张学丰, 沈瑛楚, 王远翀.
川西南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石流体来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89-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6
|
[7] |
王珏博, 谷一凡, 陶艳忠, 强子同, 强深涛, 蒋婵.
川中地区茅口组两期流体叠合控制下的白云石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36-24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3
|
[8] |
.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鞍状白云石孔隙充填物差异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53-259.
|
[9] |
.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
[10] |
.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02-314.
|
[11] |
卿海若.
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奥陶系Yeoman组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80-986.
|
[12] |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
[13] |
张军涛.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中两类白云石充填物: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57-966.
|
[14] |
于炳松, 赖兴运.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5): 627-635.
|
[15] |
.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27-635.
|
[16] |
张永生.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24-430.
|
[17] |
陈建林, 张富生, 林承毅.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钡镁锰矿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71-180.
|
[18] |
杨献忠.
伊利石的结晶度及其地质意义综述
. 沉积学报,
1993, 11(4): 92-98.
|
[19] |
王英华.
广西涠洲岛现代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3): 66-72.
|
[20] |
夏文杰, 李秀华.
青海小柴旦盐湖湖滩岩中原生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2):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