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锋, 杨瑞召,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1): 84-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9
|
[2]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02-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3] |
倪子尧, 徐绪东, 陈政安, 李凤杰.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02-7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1
|
[4] |
唐玄,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余永强, 龙翼, 昝博文, 赵聪.
四川盆地东北缘灯影组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32-2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0
|
[5] |
罗章, 蔡斌, 陈沈良.
动态图像法应用于海滩沉积物粒度粒形测试及其与筛析法的比较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81-89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7
|
[6] |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0-417.
|
[7] |
.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59-268.
|
[8] |
.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基本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9.
|
[9] |
.
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12, 30(1): 20-32.
|
[10] |
王恕一.
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0-16.
|
[11] |
张天付.
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和微观形貌的发育演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33-1042.
|
[12] |
任国选.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70-76.
|
[13] |
沙庆安, 江茂生.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62-70.
|
[14] |
谢庆宾, 朱筱敏, 胡庆喜, 陈方鸿, 王贵文.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7, 15(3): 37-40.
|
[15] |
周丽清, 邵德艳.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原地风暴沉积的砾屑体
. 沉积学报,
1994, 12(2): 72-76.
|
[16] |
安桐林.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4): 30-36.
|
[17] |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
[18] |
黄志诚, 朱嗣昭.
安徽奥陶系石灰岩中含铁非骨架核形石的成因及其聚铁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2): 29-38.
|
[19] |
王英华, 杨承运, 张秀莲.
鲕粒的结构变化与成岩作用性质和强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73-83.
|
[20] |
曾允孚, 张锦泉, 林文球, 叶亚平.
广西泗顶泥盆系上统融县组中核形石的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3, 1(1): 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