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康, 周锡强, 江茂生.
牙形刺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96-4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1
|
[2] |
秦健铭, 陈积权, 高远, 席党鹏, 王成善.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陆表古温度定量重建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59-7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9
|
[3] |
肖恩照, 王皓, 覃英伦, LatifKhalid, RiazMuhammad.
寒武纪芙蓉统均一石沉积组构及环境特征—以河北涞源长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1): 76-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5
|
[4] |
.
构造驱动大巴山前陆烃类流体排泄: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证据
. 沉积学报,
2013, 31(3): 516-526.
|
[5] |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含片钠铝石沉凝灰岩的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50-460.
|
[6] |
.
地层温度对油气运、聚影响的系统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47-754.
|
[7] |
.
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89-196.
|
[8] |
王 祥.
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86-993.
|
[9] |
陈勇.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3): 620-625.
|
[10]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8-653.
|
[11] |
杨荣生, 张铭杰, 张同伟, 李立武, 唐俊红.
川西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22-527.
|
[12] |
谈迎, 刘德良, 杨晓勇, 张交东, 李振生.
沉积岩包裹体烃源条件时间温度指数判别法的探讨——以鄂尔多斯下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28-333.
|
[13] |
高岗, 黄志龙.
平落坝储层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气藏形成过程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56-159.
|
[14] |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5-348.
|
[15] |
刘德良, 谈迎, 孙先如, 李振生, 方国庆, 陶士振.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95-704.
|
[16] |
刘长龄, 陈新邦, 覃志安.
再论偏岭石与变高岭石的区别——评《天然烧变高岭石中水铝英石的发现》一文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65-168.
|
[17] |
刘埃平, 郝石生, 钟子川.
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35-40.
|
[18] |
李平, 彭子成, 文启彬, 李玉成, 杨辉, 洪阿实, 许志峰, 王明亮, 业渝光, 和杰, 刁少波.
福建宁化天鹅洞石笋年代和古温度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49-155.
|
[19] |
王成, 邢顺洤.
砂岩中自生石英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及地质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106-115.
|
[20] |
周自立.
胜利油田下第三系砂岩中阶状石榴石的自生成因及形成温度
. 沉积学报,
1988, 6(1): 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