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榕荣, 杨怡红, 朱龙海, 朱颖涛, 袁晓东.
环境敏感因子在威海湾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比较
. 沉积学报,
2023, 41(3): 763-7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9
|
[2] |
赵思凡, 顾尚义, 沈洪娟, 吴忠银, 冯永.
华南地区南沱冰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140-115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5
|
[3] |
商圣潭, 钟巍, 魏志强, 朱婵, 薛积彬.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及末次冰消期环境记录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10-3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5
|
[4] |
王琪, 马东旭, 余芳, 吉鸿杰, 苏旭亮, 李小燕, 郝乐伟, 魏中衡.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不同粒级砂岩成岩演化及孔隙定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63-1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6
|
[5] |
沈星, 褚忠信, 王玥铭, 李应坤, 苗安洋, 梁玉蕾.
北黄海西部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敏感粒级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24-1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3
|
[6] |
.
不同粒级组分碳酸盐与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对风尘物源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68-477.
|
[7] |
.
新疆柴窝堡湖沉积物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揭示的环境信息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45-954.
|
[8] |
.
珠江口东平海域海采工程后泥沙蚀淤趋势预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64-1169.
|
[9] |
张静然.
湖泊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①——以内蒙古黄旗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81-387.
|
[10] |
田慧娟.
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76-782.
|
[11] |
操应长.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74-284.
|
[12] |
周开胜.
长江口北支有孔虫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34-342.
|
[13] |
周开胜.
长江口北支兴隆沙XL2孔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00-307.
|
[14] |
许淑梅.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59-766.
|
[15] |
江同文.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特低渗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49-953.
|
[16] |
黄继新, 彭仕宓, 黄述旺, 肖昆.
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参数应力敏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0-625.
|
[17] |
肖尚斌, 李安春.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22-129.
|
[18] |
高抒.
海洋沉积物动力学的示踪物方法
. 沉积学报,
2003, 21(1): 61-65.
|
[19] |
符文侠, 刘国贤.
锦州湾泥沙来源、洄淤状况与建港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49-156.
|
[20] |
苗丰民, 李淑媛, 李光天, 符文侠, 何宝林.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泥沙输送及其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14-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