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冬晨, 王文军, 张婷, 李立武, 王作栋, 钱宇, 敖添, 符印, 王丹, 贾星亮.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11-1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8
|
[2] |
陈治军, 王志伟, 张少清, 高怡文, 韩长春, 李科社.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51-4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4
|
[3]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二)——氢代谢及多源输入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23-10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1
|
[4] |
张婷, 王作栋, 钱宇, 王永莉, 王晓锋, 李晓斌.
长直链烷基苯及其异构体母质来源研究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43-8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8
|
[5]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一)——降解和去含氧基团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74-128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8
|
[6] |
王万春, 王晓锋, 郑建京, 王作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泥页岩与碳酸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
. 沉积学报,
2016, 34(2): 404-4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9
|
[7] |
张银环, 杨琰, 杨勋林, 殷建军, 黄帆, 任小凤, 赵景耀, 刘肖, 聂旭东.
早全新世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研究——以河南老母洞石笋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34-14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4
|
[8] |
孙敏卓.
柴达木盆地涩北1井钙质泥岩饱和烃微生物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6-190.
|
[9] |
黄建新.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4-398.
|
[10] |
蒲阳, 黄俊华, 黄咸雨, 阮小燕, 崔景伟, 谢树成.
岩溶地区现代土壤与洞穴石笋中单甲基支链烷烃与烷基环己烷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5): 740-746.
|
[11] |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
[12] |
王亚平, 裴韬, 许春雪, 陈德兴.
北京五环线两个土壤包气带中Hg和As累积层位的研究与分析——警惕北京地下的“化学定时炸弹”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35-139.
|
[13]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4] |
卢鸿, 孙永革, 彭平安.
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60-365.
|
[15] |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3-248.
|
[16] |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87-292.
|
[17] |
王兆荣, 彭子成, 孙卫东, 仉守斌.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洞穴沉积物(石笋)年龄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62-164.
|
[18] |
张立平, 黄第藩, 廖志勤.
伽马蜡烷——水体分层的地球化学标志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36-140.
|
[19] |
王兆荣, 支霞臣, 张汉昌.
杭州地区石笋稳定同位素古气候探索
. 沉积学报,
1997, 15(1): 77-79.
|
[20] |
许玩宏, 张忠英, 沈平, 孟仟祥.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沉积学报,
1997, 15(3): 7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