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J].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57-665.
引用本文: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J].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57-665.
A Discussion on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 example from Dongting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05): 657-665.
Citation: A Discussion on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 example from Dongting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05): 657-665.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12.2

A Discussion on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 example from Dongting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

  • 摘要: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洞庭盆地与雪峰、幕阜造山带之间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1)燕山早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周边的山地,盆—山耦合所表现的只是地表高处剥蚀、低处堆积的填平补齐关系。2)燕山晚期的盆山耦合(晚白垩世早中期),洞庭盆地的形成与当时雪峰、幕阜造山带后期的伸展塌陷构成盆山耦合现象,此期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作斜向俯冲作用影响,造山带的快速隆升造成沿着扭张性断层的走向发育一系列的雁行断块,控制着盆地的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耦合作用。3)早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受张裂的大地构造环境的影响,盆内被强烈的伸展变形,箕状断陷盆地的特征更加明显,湖盆扩大。4)晚喜山期(晚第三纪—第四纪),自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雪峰、幕阜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并为洞庭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 [1] 西宁和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变化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39-148.
    [2] 李 玮.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古水流样式转折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83-292.
    [3]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4] 李 勇.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53-164.
    [5] 戴传瑞, 张廷山, 郑华平, 叶舟, 梁兴, 姜照勇, 黄世伟, 胡清雄.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5): 657-665.
    [6] 来红州, 莫多闻, 李新坡.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30-137.
    [7] 余心起, 舒良树, 颜铁增, 祖辅平.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2-20.
    [8] 李继亮, 肖文交, 闫臻.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2003, 21(1): 52-60.
    [9] 王清晨, 李忠.  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 . 沉积学报, 2003, 21(1): 24-30.
    [10] 李增学, 魏久传, 兰恒星, 李守春.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低水位和扩张体系域聚煤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47-2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1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6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12-27
  • 修回日期:  2006-02-23
  • 刊出日期:  2006-10-10

目录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 中图分类号: P512.2

    摘要: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洞庭盆地与雪峰、幕阜造山带之间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1)燕山早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周边的山地,盆—山耦合所表现的只是地表高处剥蚀、低处堆积的填平补齐关系。2)燕山晚期的盆山耦合(晚白垩世早中期),洞庭盆地的形成与当时雪峰、幕阜造山带后期的伸展塌陷构成盆山耦合现象,此期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作斜向俯冲作用影响,造山带的快速隆升造成沿着扭张性断层的走向发育一系列的雁行断块,控制着盆地的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耦合作用。3)早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受张裂的大地构造环境的影响,盆内被强烈的伸展变形,箕状断陷盆地的特征更加明显,湖盆扩大。4)晚喜山期(晚第三纪—第四纪),自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雪峰、幕阜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并为洞庭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English Abstract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J].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57-665.
    引用本文: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J].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57-665.
    A Discussion on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 example from Dongting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05): 657-665.
    Citation: A Discussion on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 example from Dongting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05): 657-66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