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亮.
莱州湾第四系初步框架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39-17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2
|
[2] |
乔大伟, 王红亮.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13-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5
|
[3]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4] |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
[5] |
李智超, 李文厚, 赖绍聪, 李永项, 李玉宏, 尚婷.
渭河盆地古近系细屑岩的古盐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80-48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6
|
[6] |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6): 997-1006.
|
[7]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8] |
.
长江三角洲SZ04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41-1049.
|
[9] |
冯有良.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57-63.
|
[10] |
赵彦德.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77-1085.
|
[11] |
邱桂强.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15-922.
|
[12] |
董艳蕾.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54-563.
|
[13]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4] |
刘春莲.
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黑色页岩中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6, 24(1): 75-80.
|
[15] |
袁 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43-49.
|
[16] |
郑民, 孟自芳.
新疆拜城古近系磁性地层划分
. 沉积学报,
2006, (5): 650-656.
|
[17] |
李江涛,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刘晓丽, 柳汉丰.
基于测井数据小波变换的层序地层对比——以鲁西和济阳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39-645.
|
[18] |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1-287.
|
[19] |
邓云山, 吴志勇, 吉利民, 阎存凤.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二叠纪地层时代划分
. 沉积学报,
1996, 14(3): 97-102.
|
[20] |
岳乐平.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48-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