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彬滔, 马轮, 洪亮, 史忠生, 庞文珠, 薛罗, 王磊, 代寒松, 赵艳军.
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58-10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7
|
[2] |
李峰峰, 郭睿, 余义常, 宋世琦.
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沉积特征及控储机理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76-10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4
|
[3] |
吕镔, 刘秀铭, 郭晖, 郑兴芬, 陈梓炫, 何梅菊, 赵国永.
福建白垩系沙县组地层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19-5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5
|
[4] |
曾庆鲁, 张荣虎, 王力宝, 赵继龙, 佘敏.
库车坳陷白垩系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5): 946-9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9
|
[5] |
郭荣涛, 郭丽娜, 周生友, 张玉双, 赵婧.
张掖鹦鸽嘴剖面白垩系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78-8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4
|
[6] |
袁静, 杨学君, 袁凌荣, 成荣红, 朱忠谦, 李春堂, 董道涛.
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砂岩胶结作用及其与构造裂缝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54-7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4
|
[7] |
刘永福, 赵建华, 范秋海, 林畅松, 叶茂林, 范倩倩, 张荣茜.
塔北隆起中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13-1122.
|
[8] |
潘荣, 朱筱敏, 刘芬, 李勇, 张剑锋.
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73-980.
|
[9] |
.
江西信江盆地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54-964.
|
[10] |
.
沉积物颜色和粘土矿物对库车坳陷第三纪气候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21-530.
|
[11] |
谭秀成 王振宇 李凌 孙崇浩 陈景山 曹 剑.
库车前陆盆地第三系沉积相配置及演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0-797.
|
[12] |
李双建.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纪物源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1): 28-35.
|
[13] |
严德天 王 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1-848.
|
[14] |
彭守涛, 宋海明.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5): 641-649.
|
[15] |
谢渊, 王剑, 江新胜, 李明辉,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永和, 张茂省, 朱桦,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沙漠相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1): 73-83.
|
[16]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7] |
李维锋, 王成善, 高振中, 彭德堂.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34-538.
|
[18] |
朱如凯, 魏伟, 张运东.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生界终端扇沉积体系与储层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52-757.
|
[19] |
邓云山, 康健, 孟自芳.
库车坳陷同沉积演化的古地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09-113.
|
[20] |
李文厚, 周立发, 符俊辉, 赵文智, 薛良清, 靳久强.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的浊流沉积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