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韦恒叶, 张淦, 张璇, 胡谍, 龚嘉欣.
中上扬子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终结年龄【“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5
|
[2] |
李玲香, 谷团, 弓虎军, 迟润龙, 刘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太原组顶界地层厘定 ——来自宜川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7
|
[3] |
于兴河, 李顺利, 曹冰, 侯国伟, 王亚风, 皇甫志远.
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9-3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9
|
[4] |
.
中上扬子地台中寒武世古地理及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44-252.
|
[5] |
.
中扬子区晚印支期三级层序充填特征及沉积古地理格局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24-733.
|
[6] |
蒋凌志.
松辽南部四方坨子地区井-震统一的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对比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70-478.
|
[7] |
张满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89-298.
|
[8] |
张军涛.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中两类白云石充填物: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57-966.
|
[9] |
李增学, 王明镇, 余继峰, 韩美莲, 李江涛, 吕大炜.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6, (6): 834-840.
|
[10] |
李增学 王明镇 余继峰 韩美莲 李江涛 吕大炜.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34-840.
|
[11] |
梅冥相, 刘智荣, 孟晓庆, 陈永红.
上扬子区中、上寒武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6, (5): 617-626.
|
[12] |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76-383.
|
[13] |
田景春, 陈洪德,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98-204.
|
[14] |
陈洪德, 彭军, 田景春, 侯中健, 覃建雄, 王约.
上扬子克拉通南缘中泥盆统——石炭系高频层序及复合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81-189.
|
[15]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6] |
王训练, 林善园.
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之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31-338.
|
[17] |
池英柳.
可容纳空间概念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4): 8-13.
|
[18] |
陈建强, 李志明, 龚淑云, 李全国, 苏文博.
上扬子区志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58-65.
|
[19] |
张廷山, 陈晓慧, 边立曾, 俞剑华, 兰光志, 万云.
大地构造对上扬子区志留纪生物礁分布及发育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84-93.
|
[20] |
葛铭, 孟祥化, 陈荣坤, M. E. Tucker.
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华北寒武系凝缩层的特征和含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