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佳阳, 江东辉, 朱志立, 杨鹏程, 张枝焕.
热成熟度对煤中苯并萘并呋喃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01-9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6
|
[2] |
杨欢, 曾蒙秀, 彭海军, 蔡诚, 李凤全, 邓伯龙, 朱丽东, 胡忠行, 倪健.
晚全新世黔西南喀斯特地区兴义泥炭高分辨率腐殖化度记录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95-4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7
|
[3] |
储安心, 郑刘根, 刘梦, 程世贵, 周学年.
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57-2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2
|
[4] |
汪小妹.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神木地区侏罗系煤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20-528.
|
[5] |
卢双舫.
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评价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63-1070.
|
[6] |
刘长江.
淄博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27-1034.
|
[7] |
姜正龙, 罗霞, 李剑, 胡国艺, 王春怡, 李志生.
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种类型气源岩气态烃产率的求取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84-90.
|
[8] |
刘成林, 刘人和, 罗霞, 谢增业, 李剑, 曾庆猛.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79-83.
|
[9] |
王随继.
网状河流的构型、流量—宽深比关系和能耗率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65-570.
|
[10] |
冯子辉, 迟元林, 杜洪文, 霍秋立, 侯读杰.
原油在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
. 沉积学报,
2002, 20(3): 505-509.
|
[11] |
刘全有, 刘文汇, 秦胜飞, 孟仟祥, 王万春.
煤岩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的热模拟地球化学实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以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65-468.
|
[12] |
赵志根, 唐修义, 李宝芳.
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53-459.
|
[13] |
夏新宇, 赵林, 戴金星, 张文正, 李剑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来源及混源比计算
. 沉积学报,
1998, 16(3): 75-79.
|
[14] |
高岗, 刚文哲, 郝石生, 常亮.
腐殖煤气态产物演化特征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2): 30-33,41.
|
[15] |
郭绍辉, 秦匡宗, 钱家麟.
低熟煤型气的成因化学
. 沉积学报,
1997, 15(2): 54-57.
|
[16] |
陈致林, 李素娟, 王忠.
低-中成熟演化阶段芳烃成熟度指标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92-197.
|
[17] |
丁安娜, 连莉文, 张辉, 张中宁, 惠荣耀.
1854m~2608m气源岩中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和发酵产气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17-125.
|
[18] |
王开发, 李宜垠, 张惠之.
孢粉生烃热模拟试验研究——Ⅰ:烃的产率与性质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1-137.
|
[19]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
[20] |
梅博文, 王铁冠, 刘厚仁, 陈孔全.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四环二萜烷
. 沉积学报,
1989, 7(4): 13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