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祥, 郭华军, 陈希光, 郭旭光, 佘敏, 李亚哲.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埋藏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406-14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0
|
[2] |
.
煤岩、泥岩密闭体系下热解产物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0-1198.
|
[3] |
陈强路.
油气充注对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储集性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8-364.
|
[4] |
.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1-467.
|
[5] |
宫秀梅, 曾溅辉, 金之钧.
渤南洼陷深层(沙三/沙四段)原油—水—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20-428.
|
[6] |
岳长涛, 李术元, 丁康乐, 钟宁宁.
碳酸盐岩系TSR系统中铁的硫化物生成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43-749.
|
[7] |
国建英, 苏雪峰, 王东良, 刘宝泉, 于国营, 郭树之.
两种模拟方法(或加温方式)实验结果对比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10-117.
|
[8] |
胡国艺, 李志生, 罗霞, 李剑, 蒋助生, 王春怡.
两种热模拟体系下有机质生气特征对比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18-723.
|
[9] |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程启贵, 张荣彬, 高春宁, 李建雄.
涌流型浊流形成及发展的实验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1): 25-29.
|
[10] |
李术元, 郭绍辉, 沈润梅.
沥青质催化降解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6-140.
|
[11] |
曾溅辉, 王洪玉.
反韵律砂层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92-597.
|
[12] |
卢双舫, 刘晓艳, 付晓泰, 冯亚丽, 王振平, 薛海涛.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0-135.
|
[13] |
刘文汇, 徐永昌, 张守春, 廖永胜, 张林晔, 宋一涛.
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4-318.
|
[14] |
姜峰, 杜建国, 王万春, 曹正林.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Ⅱ.高温高压下烷烃产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45-148.
|
[15] |
卢双舫, 陈昕, 付晓泰.
台北凹陷煤中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6-129.
|
[16]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7] |
曹正林, 赵锡奎, 王英民, 姜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风化壳岩石—流体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1-96,77.
|
[18] |
卢双舫, 王子文, 付晓泰, 王振平.
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24-30.
|
[19] |
孟元林, 肖丽华, 王建国, 周书欣, 姜贵周.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10-116.
|
[20] |
卢双舫, 黄第藩, 程克明, 姜春庆.
煤成油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 Ⅲ.甾、萜标记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4): 9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