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昆, 程鹏, 宋鹏, 任科英, 李虎, 刘博通.
南海北部古海流对琼东南盆地中新世储层发育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81-11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56
|
[2] |
贺华瑞, 栾锡武, 龚梁轩, 叶传红, 闫恒.
南昆嵩凹陷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地震响应与沉积充填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68-15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4
|
[3] |
郭沫贞, 吕福亮, 侯福斗, 李林, 杨涛涛, 李东.
东爪哇盆地抱球虫灰岩浮游有孔虫组成及指相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47-7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0
|
[4] |
高胜美, 卓海腾, 王英民, 王星星, 贾凯育, 周伟.
南海北部白云峡谷群富有孔虫砂层沉积特征及发育机制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98-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7
|
[5] |
王竣雅, 邬黛黛, 陈雪刚.
南海神狐海域Site 4B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3): 648-6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4
|
[6] |
马本俊, 秦志亮, 吴时国, 高微, 高金尉, 王吉亮, 孙金, 陈传绪.
深水斜坡类型与沉积过程及其产物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075-10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9
|
[7] |
史春潇, 雷怀彦, 赵晶, 张劼, 韩超.
南海北部九龙甲烷礁邻区沉积物层中垂向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72-1082.
|
[8] |
.
南海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1): 32-37.
|
[9] |
.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61-468.
|
[10] |
.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沉降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C对比研究及其古环境再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40-345.
|
[11]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12] |
徐方建.
近4400年来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98-1205.
|
[13]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4] |
王海荣.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39-45.
|
[15]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16] |
何卫红, 汪啸风, 卜建军.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海盆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古水体深度
. 沉积学报,
2002, 20(3): 367-375.
|
[17] |
章伟艳, 张富元, 陈荣华, 张霄宇.
南海深水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沉积通量与物质组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68-674.
|
[18] |
陈建芳, 郑连福,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19.
|
[19] |
李粹中.
南海深海短柱样的磁性地层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36-142.
|
[20] |
李粹中.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89, 7(2): 3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