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柏宇, 印森林, 郭海平, 唐攀, 赵俊威, 陈旭, 雷章树.
陆相混合细粒岩沉积微相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39-8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51
|
[2] |
董济凯, 董春梅, 林承焰, 赵子茹.
湖相富有机质泥岩纹层组合类型及其储集意义——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泥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1
|
[3] |
林一鹏, 韩登林, 邓远, 苏奥, 秦鹏, 马斌玉, 蒋兴超, 王镜敏.
成藏动力对页岩油气聚集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8
|
[4] |
甘应星, 赵红静, 王志勇, 金颖, 温旺彪, 王杰.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β-胡萝卜烷富集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0
|
[5] |
李红斌, 王贵文, 王松, 庞小娇, 刘士琛, 包萌, 彭寿昌, 赖锦.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页岩油岩相测井识别方法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26-6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5
|
[6]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7] |
张殿伟, 郝运轻, 张荣强, 孙炜, 高平, 李甘璐.
四川盆地湄潭组生烃潜力分析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35-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9
|
[8] |
张亚奇, 马世忠, 高阳, 李映艳, 张景, 王黎, 孙雨, 许方哲, 李杭.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58-37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3
|
[9] |
高岗, 向宝力, 李涛涛, 任江玲, 孔玉华.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系统的成藏特殊性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24-8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6
|
[10] |
.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8-746.
|
[11] |
.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75-982.
|
[12] |
陈祖林.
煤和泥岩不同温度条件下非烃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7-592.
|
[13]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4]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15] |
张沛, 郑建平, 张瑞生, 余淳梅.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侏罗系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40-746.
|
[16] |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69-175.
|
[17] |
冯乔, 柳益群, 郝建荣.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烃源岩及其古环境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13-517.
|
[18] |
夏新宇, 洪峰, 赵林,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机相类型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8-643.
|
[19]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20] |
庄汉平, 冉祟英, 何明勤, 卢家烂, 刘金钟.
楚雄盆地有机质、膏盐与砂岩铜矿生成关系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与机理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29-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