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14, 32(1): 174-181.
引用本文: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14, 32(1): 174-181.
Key Parameterand Calculation in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1): 174-181.
Citation: Key Parameterand Calculation in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1): 174-181.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618.12

Key Parameterand Calculation in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

  • 摘要: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页岩油气逐渐成为现今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实际工作中一直沿用了国外页岩气的勘探及评价思路。通过研究指出,页岩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勘探不能照搬国外的页岩气评价思路,将研究重点仅仅停留在有机碳含量上无法满足勘探需要,页岩油勘探的核心问题在于地层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的评价。利用胜利油区第一口页岩密闭取芯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孔隙度与单位含油体积以及含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烃源岩中孔隙性越好,含油性越好的特点。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岩心分析数据推导出了反映泥质页岩游离烃含量的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基于实测的深侧向电阻率、孔隙度、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求取模型。利用页岩地层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可以直观反映地层中游离烃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指示页岩层段的有利油气区段。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罗69井实验分析资料为例,对模型的参数求取及效果分析进行了阐述,构建的地层有机质成熟度模型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均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游离烃有机碳含量绝对值、以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与地层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实现了对页岩油地层可动油气富集带的指示,可动油气相对富集的层段即为页岩油地层的勘探目标。该思路可为目前的陆相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 [1] 苟启洋, 徐尚, 郝芳, 舒志国.  焦石坝地区页岩孔隙连通性及有效性评价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419-14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7
    [2] 黄梓桑, 王兴志, 杨西燕, 朱如凯, 崔景伟, 卢远征, 李勇.  沉积环境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31-6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0
    [3] 梁峰, 张琴, 熊小林, 崔会英, 梁萍萍, 马超.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47-8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4
    [4] 杨巍, 薛莲花, 唐俊, 吕成福, 徐勇, 杨爽, 陈国俊.  页岩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法分析与评价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58-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8
    [5] 张银环, 杨琰, 杨勋林, 殷建军, 黄帆, 任小凤, 赵景耀, 刘肖, 聂旭东.  早全新世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研究——以河南老母洞石笋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34-14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4
    [6]  测井资料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模型对比及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9-1205.
    [7] 珠江水体悬浮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51-157.
    [8] 高全洲, 沈承德, 孙彦敏, 易惟熙.  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39-645.
    [9] 程振波, 刘振夏, 石学法, 鞠小华, Serge Berne, 斋藤文纪.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01-505.
    [10] 李春园, 王先彬, 夏新宇.  甲烷及其同系物δ13C值反序排列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6-31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121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2-10

目录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摘要: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页岩油气逐渐成为现今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实际工作中一直沿用了国外页岩气的勘探及评价思路。通过研究指出,页岩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勘探不能照搬国外的页岩气评价思路,将研究重点仅仅停留在有机碳含量上无法满足勘探需要,页岩油勘探的核心问题在于地层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的评价。利用胜利油区第一口页岩密闭取芯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孔隙度与单位含油体积以及含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烃源岩中孔隙性越好,含油性越好的特点。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岩心分析数据推导出了反映泥质页岩游离烃含量的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基于实测的深侧向电阻率、孔隙度、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求取模型。利用页岩地层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可以直观反映地层中游离烃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指示页岩层段的有利油气区段。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罗69井实验分析资料为例,对模型的参数求取及效果分析进行了阐述,构建的地层有机质成熟度模型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均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游离烃有机碳含量绝对值、以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与地层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实现了对页岩油地层可动油气富集带的指示,可动油气相对富集的层段即为页岩油地层的勘探目标。该思路可为目前的陆相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English Abstract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14, 32(1): 174-181.
    引用本文: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14, 32(1): 174-181.
    Key Parameterand Calculation in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1): 174-181.
    Citation: Key Parameterand Calculation in Shale Oil Reservoir Evalu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1): 174-18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