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广伟.
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孔隙的形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32-6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2
|
[2] |
王勇, 施泽进, 孟兴平, 刘沛杰, 田亚铭, Hairuo Qing.
川东南龙王庙组埋藏及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17-15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5
|
[3] |
任娜娜, 韩波, 张军涛, 冯菊芳, 王晓涛, 朱爽, 马强, 田海芹, 何治亮.
海水进退、滩坪出没、云化岩溶等与碳酸盐岩储层关系研究——以上扬子地台龙王庙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90-12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8
|
[4] |
李百强, 王起琮, 张小莉, 魏巍.
白云岩成岩相与地球化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608-6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8
|
[5] |
胡光明, 李国栋, 魏新善, 李雁冰.
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五4亚段岩相古地理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27-5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1
|
[6] |
.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02-314.
|
[7] |
.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纪海盆局限期深水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041-1047.
|
[8] |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
[9] |
雷卞军.
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53-1164.
|
[10] |
陈永权.
塔里木盆地塔中19井奥陶系蓬莱坝组云灰互层段的 岩性旋回特征与“顶侵型”埋藏云化模式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02-211.
|
[11] |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3): 381-389.
|
[12] |
袁文芳.
济阳坳陷古近纪咸化层段甲藻甾烷和C31甾烷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83-687.
|
[13] |
姚书春, 李世杰.
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43-347.
|
[14] |
张永生.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24-430.
|
[15] |
高计元, 王一先, 裘愉卓, 张乾.
白云鄂博矿床含矿白云岩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75-680.
|
[16] |
周劲松, 赵澄林, 余丙俊, 孔维芳.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准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47-751.
|
[17] |
金振奎, 冯增昭.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83-389.
|
[18] |
林玉祥, 郝石生, 祝玉衡, 平学聪.
二连盆地化探普查成效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20-225.
|
[19] |
杨俊杰, 张文正, 黄思静,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溶解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83-88.
|
[20] |
叶德胜.
塔里木盆地北部丘里塔格群(寒武系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92, 10(4): 7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