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秉福, 党丽丽, 孔庆祥, 王孟瑶, 岳伟, 樊水淼.
黄河和长江沉积角闪石亲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物源辨识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49-1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8
|
[2]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5
|
[3] |
刘福田, 李荣西, 刘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29-1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2
|
[4] |
龙进, 贾玉连, 张智, 彭学敏, 凌超豪, 王朋岭.
末次冰期以来鄱阳湖东北缘下蜀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32-9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9
|
[5] |
.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25-333.
|
[6]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11-622.
|
[7] |
.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本溪组铁质鲕粒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3, 31(3): 396-403.
|
[8] |
王峰, 王多云, 高明书, 姚永朝,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8-224.
|
[9] |
晋慧娟, 孙明良, 李育慈.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的“特殊”浊积岩系
. 沉积学报,
2005, 23(1): 34-40.
|
[10] |
徐永昌, 沈平, 刘全有.
“西气东输”探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势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47-455.
|
[11] |
张虎才, 李吉均, 马玉贞, 曹继秀, 王乃昂.
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沉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2-158.
|
[12] |
蒋德和, 杨振强, 赵时久.
湘中地区中奥陶统“桃江式”锰矿的成矿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1): 59-68.
|
[13] |
周炎如.
应用显微FT—IR光谱技术“原位”研究沉积岩中生油母质──干酪根
. 沉积学报,
1994, 12(4): 22-30.
|
[14] |
周炎如, 童正火, 于大森.
有机溶质在蒙脱石中“原位”吸附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18-125.
|
[15] |
陈成生, 张继庆.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海绵礁的成岩历史及其油气信息
. 沉积学报,
1991, 9(2): 44-54.
|
[16] |
刘铁庚.
碳酸盐岩石成因类型的判别分析和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成因讨论
. 沉积学报,
1990, 8(3): 93-102.
|
[17] |
刘铁庚.
碳酸盐岩石成因类型的判别分析和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成因讨论
. 沉积学报,
1990, 8(2): 43-50.
|
[18] |
陈颐亨.
东海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
. 沉积学报,
1989, 7(4): 69-76.
|
[19] |
金若谷.
一种深水沉积标志—“瘤状结核”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1989, 7(2): 51-60.
|
[20] |
曾宪章, 刘淑珍, 马顺平.
未成熟生油岩中的“地质型”甾烷
. 沉积学报,
1989, 7(3): 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