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艳玲, 李凌,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75-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3
|
[2] |
代雅然, 陈建书, 张嘉玮, 李海波, 刘纬鹏, 王坤.
碎屑锆石U-Pb定年地层划分对比应用探讨——以新元古界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为例【“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2
|
[3] |
李梦茹, 唐友军, 杨易卓, 于瑾.
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原油芳烃馏分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66-28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6
|
[4] |
刘建清, 何利, 何平, 冉敬, 何佳伟, 陈风霖.
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305-13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2
|
[5] |
.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3): 385-395.
|
[6] |
.
黔东镇远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组潮坪风暴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5): 787-794.
|
[7] |
万秋.
鄂西地区茅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04-711.
|
[8] |
胡忠贵.
渝东—鄂西地区黄龙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4): 696-705.
|
[9] |
淡卫东.
川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08-715.
|
[10] |
栾锡武, 赵一阳, 秦蕴珊, 高德章, 赵金海.
我国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生热率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34-639.
|
[11] |
刘志丽, 童金南.
中国南方中三叠世地层及沉积古地理分异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27-332,356.
|
[12] |
张云翔, 邱占祥, 郑良, 张家华, 姜础.
云南元谋小河盆地含古猿化石地层的沉积特点与对比
. 沉积学报,
2001, 19(1): 85-89.
|
[13] |
田景春, 陈洪德,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98-204.
|
[14] |
符俊辉.
西北地区侏罗纪地质事件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7-152.
|
[15] |
陈建平, 邓江红, 李葆华, 唐菊兴, 王奖臻, 王成善.
西藏玉龙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特征及铜矿质的初步富集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2-117.
|
[16] |
肖传桃, 李维峰, 胡明毅.
江汉盆地早三叠世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1): 85-91.
|
[17] |
李增学, 魏久传, 李守春.
山东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式样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8-26.
|
[18] |
李育慈, 晋慧娟.
新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1): 23-31.
|
[19] |
叶崇开.
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
. 沉积学报,
1991, 9(1): 106-114.
|
[20] |
朱莲芳, 雷怀彦, 师育新.
三种粒度分析方法的比较
. 沉积学报,
1990, 8(2): 127-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