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红涛, 徐长贵, 李森, 杜晓峰.
陆相盆地限制性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03-19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7
|
[2] |
梁杰, 刘杰, 牛胜利, 林秋金, 朱君雪, 刘徐敏.
珠江口盆地惠州25转换带文昌组五段早期低位体系域源—渠—汇耦合关系及勘探潜力探讨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451-14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6
|
[3] |
舒梁锋, 张向涛, 张忠涛, 张丽丽,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3): 825-8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6
|
[4] |
王龙, 张瑞, 华柑霖, 张磊.
从地层记录的时空有序性解读地层学发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059-107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1
|
[5] |
刘杰, 苏明, 乔少华, 沙志彬, 吴能友, 杨睿.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40-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3
|
[6]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7] |
王永凤, 李冬, 王英民, 徐强.
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87-5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7
|
[8]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9] |
.
珠海组—珠江组时期东沙隆起物源提供能力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54-662.
|
[10]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11] |
.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91-300.
|
[12] |
李云.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65-676.
|
[13]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4] |
施振生.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01-408.
|
[15] |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
[16] |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
[17]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8] |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499-508.
|
[19] |
郭建华, 宫少波, 吴东胜.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沉积层序与研究实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8-14.
|
[20] |
李祥辉, 王成善, 曾允孚, 刘志飞.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