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金旭, 张玉修, 刘浩宇, 高峰, 杨石霞.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23, 41(4): 968-9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27
|
[2] |
李建星.
再搬运红粘土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184-1190.
|
[3] |
庞奖励.
黄土高原南缘风尘堆积与现代土壤发育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17-423.
|
[4] |
弓虎军.
甘肃灵台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的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37-444.
|
[5] |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60-267.
|
[6] |
薛祥煦, 赵景波.
陕西旬邑新近纪红粘土微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48-451,481.
|
[7] |
苗晓东, 孙有斌, 鹿化煜.
黄土高原晚上新世红粘土粒度的空间变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2-185.
|
[8] |
孙有斌, 安芷生.
风尘堆积物中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学指示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06-509.
|
[9] |
罗静兰, 张云翔.
黄河中游三趾马红粘土的岩石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以陕西府谷老高川三趾马红粘土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14-220.
|
[10] |
鹿化煜, 安芷生.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26-232.
|
[11] |
张云翔, 陈丹玲, 薛祥煦.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50-54.
|
[12] |
刘祥.
老黑山火山碎屑降落堆积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71-76.
|
[13] |
岳乐平.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48-153.
|
[14] |
陆琦, 刘惠芳, 罗莉绢, 雷新荣.
广西百色盆地干酪根的研究──兼探干酪根的演化与粘土矿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4): 31-39.
|
[15] |
陆琦, 刘惠芳, 罗莉绢, 雷新荣.
广西百色盆地干酪根的研究——兼探干酪根的演化与粘土矿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24-132.
|
[16] |
黄思静.
四川重庆中梁山P/T界线粘土层中非粘土组分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3, 11(3): 105-113.
|
[17] |
唐永仪.
凤县第四纪泥石流堆积物的显微结构构造
. 沉积学报,
1988, 6(3): 105-111.
|
[18]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
[19] |
高健, 严钦尚, 许世远.
滦河中游现代河流沉积构造与水动力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1): 27-41.
|
[20] |
张淑苓, 束秀琴.
铀与某些粘土矿物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3, 1(1): 129-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