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连桥, 李建平, 谢晓军, 蔡露露, 廖计华, 许晓明.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67-7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5
|
[2] |
李峰峰, 郭睿, 余义常, 宋世琦.
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沉积特征及控储机理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76-10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4
|
[3]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4]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5]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6] |
韩杰, 吴萧, 潘文庆, 江杰, 张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乌什露头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64-7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5
|
[7]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组合及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8-428.
|
[8] |
钟大康.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14-621.
|
[9] |
张 泓.
祁连山东段宝积山—红会煤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22-631.
|
[10] |
王 锋.
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Shuaiba组上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92-200.
|
[11]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2] |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1-48.
|
[13] |
祖辅平, 李成, 王彬.
金衢盆地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17-424.
|
[14] |
李双应, 岳书仓.
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
. 沉积学报,
2002, 20(1): 7-12.
|
[15] |
吴少波.
博格达山前凹陷上二叠统乌拉泊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33-339.
|
[16] |
黄杏珍, 闫存凤, 王随继, 邵宏舜, 妥进才, 王寿庆, 何祖荣.
苏打湖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28-733.
|
[17]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8] |
赵江天, 杨逢清.
甘肃夏河麻隆沟二叠纪毛毛隆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2, 10(1): 47-56.
|
[19] |
强子同, 文应初, 唐杰, 沈照国.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 沉积学报,
1990, 8(1): 79-90.
|
[20] |
张鹏飞, 邵龙义.
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4): 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