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师庆,1981 ,中国华北东部晚古生代煤层的煤质差别和显徽特征,中国矿业学院学报,2期,41一53页

[2] 赵师庆,1984,我国腐殖煤的还原性质及其与沉积环魔的关系,沉积学报,2卷2期,53一64页

[3] 赵师庆、王贬字、刘德汉、盛国英,1987 ,不同煤相中煤和镜质组特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研究年报,北京:科学出版社,23-44页。
[4] 韩德卑、任德贻、郭敏泰,1983 ,浙江长广煤川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沉积学报,1卷4期4一14页

[5] 陈佩元、李小彦、高文生,1987 ,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纪煤层煤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煤炭科学技术,6期(增刊),1一14页

[6] 陈家怀、陈善发、赵时久,1987 ,煤层巾硫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煤田地质与勘探,5期,8一14页

[7] 李任伟、林大兴,1990,四川南桐地区二叠系龙潭煤层生物标记物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科学,2期113一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