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林壬子,张金亮. 陆相储层沉积学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 李义军. 浅述次生孔隙的成因[J].西北地质,2002,(01):65-69.

3 陈国俊,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J].沉积学报,1990,(01):91-98.

4 杨宝星,李南豪.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储层的次生孔隙发育机制和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1991,(04):34-42.

5 徐志强,陈永武,熊明. 影响深层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冀中坳陷与塔里木盆地实例讨论[J].沉积学报,1997,(zk):102-105.

6 苗建宇. 济阳凹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关系[J].石油学报,2000,(03):36-40.

7 张以明,侯方浩,方少仙. 冀中饶阳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03):208-215.

8 王正允,王方平,林小云. 塔北三叠、侏罗统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03):203-210.

9 李捷,王海云. 东北晚中生代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沉积学报,1999, (04):591595.

10 张琴,钟大康,朱筱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03):281-285.

11 刘爱永,陈刚,刘林玉. 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04):345-353.

12 刘林玉,陈刚,柳益群. 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1998,(02):97-101.

13 李忠,李任伟. 东濮凹陷深部次生孔隙成因与储层演化研究[J].地质科学,1994,(03): 267-274.

14 刘林玉.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6, (03):317-324.

15 余家仁. 二连盆地低渗透储集层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6 钟大康,朱筱敏,蔡进功.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03):286-290.

17 裘怿楠.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8 彭仕宓. 油藏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19 张小莉,沈英,陈文学.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0,(01):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