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曾昭香,吴元海. JL-9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J].山东电子,1998,(02):25-26. 2 曲政. 沉积物粒度数据表征方法的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1,(04):24-31. 3 李雪铭. 一种新的沉积物粒度分布拟合曲线-对数双曲线分布及其应用[J].海洋科学,1996,(02):19-21. 4 王开发,陆继军.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硅藻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04):388-397. 5 王开发,支崇远,郑玉龙.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J].沉积学报,2002,(01):135-143. 6 王绍鸿,杨建明.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J].台湾海峡,1994,(02):166-175. 7 程乾盛,许汉荣. 东山ZK51孔第四纪地层划分与闽南沿海部分地区地层划分对比[J].福建地质,1998,(01): 24-33. 8 唐丽玉. 福建深沪湾海滩SSZ1孔粒度分析[J].福建地理,2000,(01):20-23. 9 黄建东,洪华生. 厦门港湾悬浮物粒度特征初探[J].海洋通报,1995,(06):61-67. 10 黄建东,洪华生. 厦门胡里山西侧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J].台湾海峡,1995,(04):348-355. 11 曹伯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1-288. 12 徐馨,何才华. 第四纪环境研究方法[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77. |